本週評論:六四不會消失的香港教會檔案

胡志偉牧師

  回顧六四三十年歷史,昔日香港教會對六四的判斷幾乎是一致的,然而時移勢易,部分教會領袖刻意淡忘,甚至視為禁忌,不容他人提及。

  這些紀事讓我們不遺忘記憶,繼續傳承見證,深信將有一日公義來臨。

5月17日(三)
  11個教會團體 (香港基督徒學會、香港基督教工業委員會、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、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、基督徒關懷香港學會、時代論壇、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等) 發表〈致中國領導人的公開信〉,表示支持北京學運,要求政府對參與者不予追究。

5月18日(四)
  香港基督徒學會、時代論壇香港教會更新運動,聯同381位教牧與信徒於《明報》發表聲明,支持北京學運,要求「承認是次學運乃愛國之運動,對參與及支持的學生及民眾,不予追究;並立刻開放報禁,以及積極落實政治體制改革,促進法治、人權,為中國建設美好的明天。」

5月20日(六)
  香港基督徒學會、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等14個教會團體,共34人,宣布成立「香港基督徒聲援中國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」(簡稱「愛民會」),並開記者招待會。民主政制促進聯委會於維園發起聲援中國愛國民主運動,在八號風球下進行,有4萬人參與,內中也有不少教牧與信徒。

5月21日(日)
  「愛民會」(由16個教會團體組成) 發出17萬分《致全港基督徒書》予七百多間堂會,申明 :「作為基督徒,我們相信,自由、人權,是上帝所賜予的,而民主是體現自由、人權的必要條件,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,我們與中國大陸的人民是一體的,因此,必須具體承擔民族責任,參予促進中國的政制改革,打擊貪污舞弊,使中國步向更光明的前景。」

  「愛民會」呼籲信徒以祈禱、遊行行動作支持,並準備響應全港行動如罷工與罷課等。另聖公會港澳教區於聖約翰座堂舉行祈禱會。

  下午二時假安素堂與真理堂,舉行「為中國求平安」祈禱會,有三萬名信徒參與,有不少信徒不能入內,擠滿馬路;會後加入環市百萬人大遊行及跑馬地集會。

5月22日(一)
  「愛民會」下午三時至七時於循道衛理香港堂舉行教牧祈禱會,近300名教牧參與;同日發出《緊急呼籲》,請全球各地教會為局勢發展代禱。

  中國教會研究中心中國宣道神學院於《明報》發表聲明,要求政府「不可武力鎮壓,並真誠與各階層人民共同協商,推動政治、法制和經濟改革。」聖公會鄺廣傑主教辭去基本法草委及諮委職位,呼籲政府以和平方式解決。

5月23日(二
  聖公會於《明報》發表聲明,要求政府不可動武、以和平方式解決及開放報禁。浸信會神學院一群教職員與學生於《明報》發表聲明,申明 :「我們相信北京學運是追求民主、人權的愛國運動,是合乎基督教信仰精神的。」

  突破刊印〈號外〉,表明立場,支持學運,肯定民主、自由、法治與人權價值。

5月24日 (三)
 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於《明報》呼籲全港基督徒為國祈禱。21間堂會響應「愛民會」,舉行「為中國求平安」祈禱會

  中國神學研究院校友會也於《明報》刊登聲明。

5月25日(四)
  晚上三百多位教牧於循道衛理香港堂祈禱後,再遊行至新華社遞交聲明。「愛民會」於《明報》發表六項聲明,其一申明 :「肯定基督徒應對國家民族有所承擔,確認民主、自由、人權和法治的價值,並全力支持爭取上述目標的非暴力行動。」晚上十時起,於循道衛理香港堂,開展「基督徒馬拉松祈禱保中華」

5月26日(五)
  突破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於下午六時維園合辦「中港青年一條心」全港青年大集會。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《中學生月刊》出版〈號外〉

   晚上十時於安素堂開展「基督徒馬拉松祈禱保中華」

  循道衛理聯合教會牧師部於《信報》刊登〈致全體教友書〉聲明,提出四項祈求事項。

  中華基督教會一群教牧同工於《明報》發表〈關於當前中國情勢的回應〉。

5月27日(六)
  「愛民會」於《明報》發表〈悲憤填胸 – 支持國內同胞長期爭取民主〉,呼籲信徒「不要因著政治形勢惡化而放棄信念,必須繼續堅持基督徒對國家民族的承擔和參與,支持及投入我們今後的工作。」

5月28日(日)
  「愛民會」下午於九龍仔公園舉行「基督徒愛國民主運動聯禱大會」,約一萬名教牧與信徒參與,會後遊行至新華社九龍塘分社遞交〈致中國領導人的公開信〉。另有部分基督徒參與「香港市民響應全球各地華人大遊行」。

 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全體委員《基督教週報》提出四項呼籲 : 肯定學運為愛國行動、不要採取武力鎮壓、取消戒嚴令和新聞封鎖、尋求和平解決。

6月2日(五
  滕近輝牧師宣道會北角堂,舉行一連三晚特別培靈會

6月4日 (日)
  「愛民會」於《明報》發表〈譴責聲明〉,譴責當權者屠殺暴行。基督徒響應「支聯會」發起「黑色大靜坐」及遊行。

6月5日 (一)
  「愛民會」聯同天主教,下午約一萬人於遮打花園集會出發,途經新華社宣讀悼詞,抵維園開哀悼會。會中有鄺廣傑主教分享,並由余達心牧師宣讀悼詞。

  信義會信望堂於《明報》刊登〈民運為救國、主愛振中華〉,提出反對鎮壓、要求停止鎮壓、呼籲和平解決。16間浸信會於《明報》發表〈殘暴不仁〉,強烈譴責政府以暴力鎮壓群眾。

6月6日 (二)
  「愛民會」於《明報》發表〈祈禱併發力量、悲憤化為行動〉,呼籲信徒響應「支聯會」發起之哀悼集會、和平民主遊行、罷工、罷課及罷市。

   「愛民會」下午六時半至八時半於5間堂會 (宣道會北角堂、九龍城浸信會、中華宣道會大圍堂、中華基督教會屯門堂、宣道會荃灣堂) 舉行禁食祈禱會。

6月7日 (三)
 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於《明報》刊登〈敬悼北京死難同胞〉:「本會對於北京近日暴力鎮壓事件,導致嚴重傷亡,深切哀痛,並表關懷。基於上帝慈愛及同胞骨肉之情,謹此呼籲全港基督教會為北京死難同胞及家屬舉行祈禱聚會。期望早日平息災難,恢復秩序,建立自由、公義、和平的中國」。

  香港浸信會聯會於《快報》刊登〈神愛生命、天賦人權、支持民主、擁護自由〉, 呼籲會眾參與12間浸信會舉行的「主佑中華」祈禱會

  北區教牧團契、神召神學院校友會、元朗全備福音團契、粉嶺神召會、神召會元朗福音中心、新界神召會、信義會頌主堂及信義會彩園堂於《文匯報》刊登〈悲憤填胸禱中華〉

6月8日 (四)
  港澳信義會董事及教牧同工於《明報》刊登〈嚴正聲明〉,表達堅決爭取公義、民主、自由、和平;譴責當權者屠殺無辜及反對新聞封鎖。

  宣道會長洲堂一群信徒於《文匯報》刊登〈沉痛聲明〉,長洲浸信會、中國神學研究院校友會、葵涌浸信教會與山景邨浸信會福音堂等,分別於《明報》刊登不同聲明。

6月9日 (五)
  「愛民會」於《明報》刊登聲明,一方面「為北京屠殺痛心疾首」,另一方面「化悲憤為力量」,取消6月11日政府大球場集會,並呼籲信徒「繼續以禱告支援」。

6月11日 (日)
  聖公會港澳教區舉行悼念愛國死難同胞追思禮拜

6月24日 (六)
  「愛民會」假紅磡體育館舉行「愛國、民主、行動」全港基督徒大會,兩場聚會有17,000人參與。「愛民會」改名為「愛民運動」。

  楊牧谷牧師評論 :「無論怎樣,基督教在這次浪潮也是投入的。在幾次大遊行中,基督徒同樣呼叫『打倒李鵬』、『自由萬歲』等口號,在自成一龐大隊伍中,如此不分宗派地走在一起,同為一目標,同感於一個精神的召喚,又如此全心全意地投入幾小時的激情活動,信徒是沒有經歷過的;我們都體會到一種同陣線的,合一的,可見的,及參與的喜樂與振奮;也許還是第一次感到與香港市民和中國廣大人民原來是這樣親密的;在價值取向,行動,及將來命運上,我們原來是這樣相連的。」(《學運、國運與華人教會》(1989年7月),47-48頁)

(以上紀事以堂會、宗派、聯合組織與神學院等為主,個別人士或不以團體名義的,不包括在內。際此六四三十年,筆者整理積存資料,復參考《國難、民運、信仰反思》而成。)

歡迎留言~!